目前大多数驾校比较焦虑。未来的日子如何走,甚是彷徨、犹豫。自身做好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你所处的市场如何?究竟所处的市场是什么特征、什么标志,才能让你走的更远?根据最近的观察,归纳如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更希望大家给于补充。
一、驾培规模化、集约化不失便民
对于人口密集度比较高、收入比较高、经济发达(如北京、上海等)的地区而言,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比较高。其他地区的规模化程度中等、集约化程度较高。集约化、规模化是未来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标志。尽管有人提出零星驾校具有灵活机动、便捷利民的特点,但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其制约发展的瓶颈。既有规模化、集约化,又兼顾便民是驾培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目前全国来看,某些省份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比较高。但一定注意便民。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便民,能更适应驾培发展。毕竟驾培与其他道路运输产业不一样。至于有些省份零星店铺性驾校比较多的情况,最后通过优化,将慢慢组建成一定规模、规范的驾校。
二、市场均价、价格范围正常
这个社会是一个互赢互利的时代。一个健康的市场主要看价格。均价、价格范围要正常。别指望降价就能博取较大的市场份额。搞不好降价的先淘汰出去。因为降价有降价的理由。降价了,想升价可能更难。低于成本价的收费,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关键降价的动机值得警惕。这种动机,是一种恶意的不公平竞争意识。是目前市场的最大杀手锏。低于成本价的收费、没有价格范围的地区一定不是成熟的健康的驾培市场。
身在其中的几乎所有驾校,都难以逃脱驾培崩盘的厄运。其根源除了承袭中国传统的文化陋俗外,还继承了西方社会的文化糟粕。如果有“负时代”之说,那么该地区或称为“负地区”。
三、你转型升级了吗
要求全部转型升级这是不理想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十个手指不一般齐”。驾校的历史、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等差异较大。是否实现两个“转变”:从家族性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和从传统驾校向新形势下驾校的转变。做什么的确都很难。但你不做,有人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驾培市场定位于市场经济,就要按市场规则攻坚克难。
转型,不但是厂房设备的转型,更是人的转型。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都是阻挡不了的。
四、驾校校长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长期以来,这是似乎是一句口号。但现在看来,终于走向前台。中国驾培的初期发展历史,并没有选择驾校校长的来历。因为,中国驾培一直以来都是卖方市场。自从驾培变为买方市场后,尤其是新政策下的制度性改革后,决定驾校生死存亡的一校之长,不能不考虑其来历。校长智,则驾校生。校长罔,则驾校亡。
说了这些,可能会得罪大批的老校长朋友。其实不然,如果你有一颗“年轻人的心”,照样很好,甚至更好。因为,你有管理经验。在艺术上有“童心未泯”、“童心不泯”之说。如果你能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精神,是没有年龄界限的。
这也是适应驾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扁平化管理需要。一个校长,必须要付出应有的智慧去管理驾校。而不是像“二道贩子”一样,像官老爷一样,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像原来的出租车一样进行着“收租子”的生意。
五、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驾培市场有关的管理部门,营造一个市场实属不易。国家为市场经济改革做了大量的努力。就机动车驾驶人方面,驾培市场是唯一的国家有意建立的市场。市场好了,涉及的所有要素都好,国家也好。这不正是国家需要的吗?也是未来我国获取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必须要做的功课之一。反之,驾培市场没了,恐怕涉及的人都好不了那里去。当然我们好多问题还无法约束,但“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驾培市场具有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三大特征。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程序,任何的步骤,都会互相关联。稍有纰漏,甚至影响着整个全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国家顶层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解析。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相信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国人,相信能以老一辈革命家“不忘初心”的党性情怀,我们一定会把驾培做的更好。
六、驾校应具备的市场意识
驾培市场发展到今天,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并不是政策不好、也不是管理不好、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自己。自己都搞不定自己,谁来搞定?外因都是“浮云”,内因才是根本。市场意识,包含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文化意识等。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面承诺的事情,回头就反悔。都知道收费越高(在合理范围内)越好,但就是偏偏在成本价以下收费。明知道违法追责,但非要违法探险。
驾校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的稳定。市场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也是你的,也是我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而不是不顾一切地自私的顽强的违法去“挖墙脚”。记得去年有个校长,在群里谈起市场,还笑话我这样的意识。真是没办法。
就此,我们应当向我们的邻居日本学习。虽然日本与我们有“家仇国恨”,但不得不承认其在市场方面的文明进步。自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他们在注重东方文化的同时,开始向西方文化转移,即“脱亚入欧”。东方文化学习的很到位(如书法、围棋等),西方文化学习的也很深入(如船舰利炮、科技产品)。之所以日本敢于向东亚大国的我们入侵,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排除有瑕疵之处。作者在2014年写过一篇《中国的堵车不能算作交通问题》(后入选新浪博客推荐博文),其主要原因在于北京都市的人口膨胀有关。而这种人口膨胀不无与年轻人追逐世界都市的先进文明有关。
当然,我们驾校的从业人员可能年龄都比较大。但身处岗位,养家糊口,没有办法。只有跟随形势,努力进步,才能不被淘汰。
七、教学已开始步入改革日程
去年有幸参与《机动车驾驶人培训与道路交通安全国际论坛》。留给我们国人的启示有三点:一是未来的驾校就是学校。学校教育的模式显而易见。驾校教学可能达不到标准的学校教育,但至少向这个趋势发展。同时,我们今天改革的方向也是职业化、专业化。二是学校教育在统一大纲下注重教育的地域性。地域性与教学并称为学校教育的特征或特色。以其他如组建“驾培超市”、“驾培联盟”等简单扩张的方式,并不见得具有独树一帜的科技含量或特色而优于地域性与教学的教学特征。三是别指望驾培能发大财。前已述及,四个轮子的汽车全世界一样,四个轮子的汽车驾驶培训,世界也没有大的差别。在驾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一统天下。那种想“吞并天下”驾校的想法,恐怕是白日做梦。
教学是驾校最后的也是最大的“蛋糕”。目前多数驾校还没动。管理还未到位,何况是教学。但无论如何,最后终结到教学上去。
转载:刘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