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些地区出现了一种独立于考场、驾校教练场之外的机动车驾驶人模拟考场实体现象。
既是模拟考场,就不是真正的考场。属于驾校吧,它又不承认驾校。好像有点“四不像”,不伦不类。改革到这个地步,出现此类状况,不能不佩服其“大众创新”的独到之处,也不能不承认是“万众创业”的“典范”。
这种场所的专门设立,是完全应试教学产物。是教与学中完全放弃素质教育的极端实体。当然,更是与国家机动车驾驶人素质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驰。
正是这种看起来“四不像”、边缘化,而让某些人有了在经营上的可乘之机。我不是考场,驾考部门管不了。我不是驾校,驾培管理部门管不了。真的是这样吗?
一、是否有经营行为
任何实体的建立,都有其目的。模拟考场也不例外。它的设立肯定赚钱。也一定赚钱,也是为了赚钱。而任何经营实体的建立,并不是想建就建的。一定依法、规范。这在以标榜自由为核心的西方国家,估计也不例外。更何况我国。
二、是否有驾培行为
虽称为具有模拟考试性质的模拟考场,但仍属于具有驾培行为要素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条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由交通主管部门对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实行资格管理,其中专门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实行资格管理。”的范畴。因为模拟考场不是考场,考场具有政府专属性。就驾驶技能的培训或考试来讲,非考场即教练场。有学员、教练员、教练场等构件,不是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是什么?在中国境内,估计找不到另外合法合理的实体定位了吧?
称呼什么名字倒也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扰乱了驾培市场秩序。这种非法的畸形的“四不像”机构的产生和存在,一是于法无据,与国家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二是严重干扰了驾培市场秩序。在驾校内设置模拟考场,作为驾驶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未尝不可。是教学需要,也是学员的实际需求。但专门设立模拟考场并拒绝纳入市场管理,于法于理,于形势于改革都是站不住脚的。
一个没有法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法治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注定都是受害者。模拟考场,今天没有查你,是你的幸运。你(模拟考场)做大了,有人忽然感觉你违法了,查你也许就自然而然了。到了那个时候,你再大的企业,再多的资金,付之东流你又有什么办法呢?某地区立说立行,强制拆除违法建筑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正如中印对峙质问印度挑战中国的底气哪里来一样,究竟模拟考场的底气从哪里来?一是故意违法经营。说“法制意识淡薄”,这是自欺欺人。都什么时代了。高等教育成了大众教育。找文化水平低的都很难。更何况是搞企业。这个时代还靠违法经营,已经过时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你低估了别人的智商。违法行为别人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到时候”说而已。狗急了还要跳墙呢,何况是人呢?二是有人撑腰?如果属实,具体是谁?在从严治党的今天,顶风而上也不能不让人佩服。
来源:刘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