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称之争
在名称或名字上,中国一向注重“师出有名”、“名分”和“名副其实”。然而在驾培与互联网企业的交集和博弈中,称呼问题几乎乱相丛生。
从国家层面上看,提出“互联网+”。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提出来的。各个部门为贯彻执行“互联网+”,又顺势回应为“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安全”等。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但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中的一个点,顺手推舟,也直接称“互联网+驾校”,简称“互联网驾校”。是否不太妥当。
如果单纯从“互联网驾校”本身看,具有两个关键词:互联网和驾校。二者之所以想并行排列,主因在于有意提升互联网的工效。我们理解并同情互联网平台想作为的心态,但不宜“言过其实”。在驾校尚未认清互联网到底有多大能耐时,过分吹嘘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是不符合科学精神。
“互联网”在前,谓之定语;“驾校”在后,说明“互联网驾校”就是驾校,就是具有互联网性质的驾校。
驾校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简称。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GB/T 30340–2013),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是以培养驾驶学员的安全意识、培训驾驶学员的驾驶技能为教学任务,为社会公众有偿提供驾驶培训服务的机构。驾校应具备合法资质。当然即便不称“互联网驾校”,只要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属性,也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某“互联网驾校”旗下有18个驾校,把大量传统驾校纳入直营体系。真的难以想象互联网平台与驾校的关系。如果把互联网平台作为“互联网驾校”的核心,那么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GB/T 30340–2013要求上,互联网平台既具有互联网属性,又具有比其他18个驾校更强的教学组织体系。在当前全国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见长的个别特大型驾校都面临生存压力,不知道“互联网驾校”的驾培经营魅力在哪?
其实,“互联网驾校”之所以含有“互联网”,主因在于“互联网”在当下的“热度”(发展现实和期望)。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名词在驾培中会销声匿迹。因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是驾培中许许多多的工具之一,是一次性购买、永久性使用的工具。
转载:刘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