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心理训练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提供重要条件,心理训练对驾驶员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事业的探求与进取,对驾驶技术的掌握与熟练,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心理训练对教练员来说,既是必需掌握与运用的规律与方法,同时又是必要的工作艺术。通过心理训练以便使驾驶员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能更快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安全驾驶的最佳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潜力最大的途径之一。美国学者格鲁波说:“对初、中级运动员来讲,80%的是生物力学因素,20%是心理因素,高级运动员则相反,80%是心理因素,20%是生物力学因素。”1976年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在奥运会水平的田径比赛中,心理问题占80%,体能问题占20%。”日本著名乒乓球教练荻村说:“乒乓球运动员的自身锻炼,精神占第一,体力方面占第二,技术方面占第三,如果不遵守这种排列顺序,必定失败。”美国游泳总数练甘里尔说:“心理训练使游泳队的良好成绩增加10—20%。”美国许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也一再强调:“这是心理训练的结果。”由此可见,心理训练在科学训练中是何等重要。因为驾驶技能的训练与竞技运动相似,在驾驶技能训练中运用心理训练具有同等的功效。 1.促进驾驶员心理过程的完善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极度紧张的驾驶训练对人的心理过程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驾驶训练和正常驾驶,要求驾驶员具有精确的驾驶感知觉和清晰的驾驶表象能力,能迅速分析行动意图和有效地解决工作任务;具有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或迅速转移及分配到特定对象上的能力。还要求驾驶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克服驾驶训练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并能控制驾驶员千变万化的情感体验。 2.促进驾驶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动机等方面。在驾驶训练极度紧张的条件下,决定驾驶员行为特点的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驾驶员的动机,对驾驶的兴趣程度,个人的性格和气质等。心理训练可对驾驶员良好性格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可以改善人的兴趣品质,可发展或改变气质的某些特征,可促进驾驶训练所需的特殊能力的形成。 3.促进安全驾驶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
驾驶员的心理状态是最容易变化的心理结构,它是驾驶训练所必需的最重要的心理机能的综合表现。其特点是有一定的积极性和强度,心理状态的特点和水平对驾驶活动的进行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驾驶能安全无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员的心理状态的自我控制。心理训练有助于培养驾驶员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发展在极端紧张的活动时控制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
4.能形成精确的空间定向能力
通过训练,能形成精确的肌肉驾驶知觉、准确的时间感觉、协调的节奏、适宜的速度、恰当的跟车距离以及视觉的空间定向能力;有助于注意合理分布与集中;有助于调整适宜的动作反应速度;提高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等。
|